3)第一百五十章 东霸、西久、南一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碾压夷狄,得利颇多,但是吴起觉得还不够。

  秦国有“县”、“道”两种行政区划分,县是直辖的基本盘,道则类似于殖民地,所谓县有夷狄则为道。

  向西,还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如今随着贸易发展日益重要的河西走廊,秦国的势力已经深入到那里,并且有了不少的移民。

  如今上古第二大泽猪野泽还在,各条河流还没有干枯,灌溉农业在那里可以发展,伴随着向西贸易,那里逐渐开始多了许多文明的气息。

  另一个方向,就是沿着秦穆公当年的西征之路,经略陇西、陇南,秦国已经在这里设置过一些县和道,有着秦穆公时代打下的基础,发展的也算不错。

  向西北,经略河西走廊,既是为了贸易,也是为了给秦国留一条路……秦人祖先既然可以从山东迁徙到这里,将来一旦天下实在难以容身,秦人也可以沿着这条路向西继续迁徙,另谋封国。

  向西南,则是为了等待吴起所谓的“天下有变而一天下”的机会,也就是攻取蜀国得到巴蜀的机会,虽然现在看来这个机会有些渺茫。

  但终究还是要早作准备。

  如果有一天真的和墨家翻脸了,那么既可以从子午道、褒谷道等途径突袭,也可以从陇南想办法直接入蜀。

  蜀帝封墨家的人于南郑的目的,很明显。

  颇为类似于历史上蜀帝封苴国的心态。

  一则是巴蜀之间争斗不断,秦国又为了汉中和蜀国打了几十年,使得蜀帝根本无力守住汉中,不得不交到墨家手里,又结了姻亲,以求守住北大门。

  二则就是墨家在蜀地的势力越发的大,名声越发的高,难免牵扯到一些贵族的继承权问题,蜀国又是个封闭之国,来了这么一支又是挖井盐、又是贸易水银开矿修江堰的外部势力,肯定是要想办法给他们扔到外面去,以免内部出事。

  蜀国和汉中墨家的关系很微妙,汉中墨家的那些人也是经常征伐一些周边的夷狄小国,在守北大门这件事上做的也确实不错。

  但是……蜀国也对汉中的墨家很担忧。

  后世有石牛之谋,有五丁开山的故事,实则石牛道早已存在,只不过原本不适合大军通行,因为毕竟蜀国早就和秦国围绕着南郑打过好几次仗,而且还涉及到当年巴蜀都参加了武王伐纣之事,这道路早已存在。

  现在墨家正在以“贸易往来方便”为由,修缮这条此时还不叫石牛道的石牛道,使得蜀地大为不安。蜀国本身就是个巫术崇拜的国家,随着中原文化的渗透逐渐诸夏化,而墨家去的那些人又是中原文化最先进的一批人,掌握着文化优势和钱财优势,又有民心,伴随着墨家一些学说的传播,蜀国不担忧是不可能的。

  这也正是吴起认为,既要向东,又要向西发展的重要原因。

  向东得河西,是秦国称霸乃至于参与中原之事的第一步。

  西北,经河西走廊,那是贸易路,是秦国国库财富之路。

  也是万一有一天中原统一秦国向西迁徙在西域打出一片天的后路。真要到了那一天,大不了向西立国,夺波斯名为巴克特拉之封县,谋传闻富庶不下中原之身毒的后路。

  向西南,经营陇西陇南,那是为了将来万一有一天机会来临,时机一到,秦国可以直接入蜀,切断汉中,从而获得一天下的大后方。

  欲霸,则必亲墨;欲一,则必反墨。何时亲、何时反,都需早做准备。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