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条件_隆万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91章890条件

  大明朝是如何立国?

  那就是驱逐北元,恢复汉人山河。

  而在坐稳江山后,明太祖和明成祖都是数次北伐草原,为此不惜耗尽国力又是为何?

  那是因为,在明皇眼中,蒙古人始终都是大明的威胁,他们时时刻刻不对着新生的帝国虎视眈眈。

  实际上,在蒙古人被驱逐的数十年里,蒙古人最大的目标就是卷土重来,饮马长江。

  可以说,从大明立国起,就一直把铲除草原势力看做最为重要的任务,去全力完成。

  明太祖第一次北伐是在洪武三年正月至十一月,为肃清胡元残余部队而进行的大规模统一战争。

  元惠宗自北逃上都后一直逗留在明的边境地区,并二次南侵以图夺回原来的大都复辟。

  洪武二年六月,元惠宗迁都应昌府,和位于燕山的大都不过两三天的马上路程,形成了实质性的军事威胁。

  明太祖鉴于北宋末年燕山一带在两年之内得而复失的前车之鉴,决定北征消灭北元。

  明军此次北征,明军大获全胜,元朝在近塞的残余势力遭到沉重的打击。

  之后的数次北伐,都是针对宣府、宁夏等明朝边境附近残存的蒙元势力,逐步把靠近大明的蒙元势力驱逐。

  而在这些战争中,朱元璋也是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彻底铲除北元,但是因为骑兵的机动性,虽然取得大胜,但残余势力很快就能逃出明军的围剿。

  明军,虽然在这个时候已经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但军队的主体毕竟还是以步兵为主。

  朱元璋发现蒙古人在草原上滑不溜秋很难聚歼后,又顾忌每次出击庞大的消耗,所以逐渐缩小了明军北伐规模,而明军出击的距离也更远。

  实际上,这个时候朱元璋虽然依旧没有放弃彻底消灭北元的打算,可更多的还是希望驱逐,让他们里大明边境远一些,更远一些,甚至如当年匈奴人那样,往西方驱逐。

  之后的明成祖北伐,目的其实和朱元璋类似,只不过除了驱逐北元保证帝国安全外,还有夸耀自己武功的目的。

  毕竟不管朱棣如何洗,他都是靠篡位登上的帝王之位,有些不正。

  就如同唐太宗李世民般,因为得位不正,所以即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

  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说到底,两个皇帝其实都是一样的操作。

  大明和蒙古人的对立,可以说是发自骨子里的。

  虽然内阁阁臣都以为,就大明当下的情况是不适宜继续维持对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