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4-877_石油咽喉保卫战(修改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于中岳岛集团部队的多种成分特殊构成,所以集团政治部非常重视部队的政治教育,发下了《官兵必读》小册子,其中关于对日索赔问题是重要的一章。书中并未全盘采用海峡两岸任何一种指责对方是先放弃对日索赔权利的罪魁祸首的说法,而是客观叙述了放弃对日索赔国家要求的历史过程,指出国民政府和新中国都曾努力坚持对日索赔的权利,放弃国家索赔是有着不得不然的历史原因的,但是,放弃国家索赔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国家分裂现状造成的。

  这个主题思想,就把合理实施对日索赔问题上升到对日索赔要依赖国家统一的全新高度,成为两岸官兵的共同认识,也切中了这一历史问题的要害。

  这本小书简要叙述道

  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以战败国的身份付给战胜国日本亿两白银作为战争赔偿,这相当于当时清朝国库3年的财政收入。靠这笔钱日本大力发展了重工业、军火工业和教育事业。二战后,德国向苏联赔偿百余亿美元,赔偿英美80亿美元、其他国家20多亿美元,犹太人从德国获得00亿美元的赔偿;遭受日本侵略和参与对日作战的国家大都从日本获得战争赔偿,连那些受战争破坏远较中国为轻的东南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获得了赔偿,其中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所得赔款分别为2亿美元、55亿美元和223亿美元,甚至连当时尚未统一的越南南方吴庭艳政权也获得了赔款3900万美元。但是,在抗日战争作出最大贡献遭受最大损失的中国,军民伤亡总计高达3500万人、各种损失折合当时美元计达千亿以上的中国,却没有得到日本应有的战争赔偿,这是因为什么?

  对日索赔的第一阶段耽搁于国共内战

  945年由中、美、英三国发布的《波茨坦公告》中,第一次明确了日本赔偿的原则,即日本可以保留维持其经济运转所必须的工业设备和实物,其余的用来赔偿。以美英苏中为首的同盟国在日本投降后成立了一个赔偿委员会,专门协商日本赔偿问题。945年月5日,该委员会一致认为,为了剥夺日本进行战争的产业能力,防止军国主义复活,应把日本工业设备的一大半拆迁给各战争受害国作为赔偿。为此,指示各国分头调查、统计战争期间的损失,以便具体确定赔偿的方案。同盟各国向日本提出了总计540亿美元的索赔要求,但对日本赔偿的分配比例意见不一,仅英国要求的25%、美国要求的34%、苏联要求的4%、法国要的2%、澳大利亚要占的28%相加就超过了00%,这里还未包括受害最重的中国要求的40%,各方只同意中国占30%。在各方争执不休问题一拖再拖的情形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