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运力问题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运输可以用火车来解决,超过10万个车皮,只要有一个月的时间,生产出来也不难,只不过从的巴士拉拉回来就有些困难了,陆地可以用铁路来解决,可是海上呢,虽然中国拥有世界上数得着的远洋船队,每年运送到德国这边的物资,数量极为的庞大,可以说,德国外购的90%以上的物资,都是通过海上的运输船运来的,可惜这些船都是散装船,滚装船和集装箱船,没有一艘油轮。

  中国没有获得足够的石油配额,没有办法大规模的从世界各地拉石油回来,很多时候,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可能这个月有一定的配额,下一个月,就没有这个配额了,没办法使用固定的线路和油轮,最多是在混装轮和散装轮的基础上,用一些大型的罐体装载。

  这样的装载,很不专业,对于每年进口不到一百万吨的时候,还可以承受,但是当这个装载的数量达到了每年亿吨的时候,不采用专门的油轮,是不可能。

  没有预见到,德国会突然的占据巴库,也就没有提前准备,这也就造成了,目前中国,油轮的缺乏,相对于的液体车厢的,油轮的生产难度更高一点,中国不准备过度,大量生产万吨级一下的油轮,那样很快就被淘汰的,起步就是5万吨,虽然技术上面,不成为制约中国生产的条件,可是一艘5万吨级的油轮,最起码要一年的时间,这样等到油轮生产好了。堆积在巴士拉的石油可能是数以亿吨了。

  任何东西,当数量级达到亿这个单位的时候。总量就会极为恐怖,先不说巴士拉有没有储存这么多石油的能力。就说有了,这么庞大数量的石油,储存在巴士拉,也不是个事啊,中国的需要,日常的消耗,就不是问题了。

  从知道了德国攻击巴库的目标之后,中国已经开始扩大产能和修建船坞了,可惜5万吨的船坞。不是那么容易修建的,民用的船只要容易一点,可是油轮又不同于的散装轮和滚装轮,他建设的难度要大一点,是比较专业的运输船只。

  从年初到现在,差不多快1年的时间,西北勉强的完成了40艘5万吨的油轮,可惜数量还是不够,最多把石油运到东南亚。东南亚目前已经跟中国接壤了,可惜还是没有国内安全,从东南亚到国内,也需要漫长运输时间。

  在没有立刻的变出来几百艘的油轮的前提下。只能够采用折中的办法,杨元钊决定,还是首先在巴士拉和巴格达之间。建立大规模的石化企业,用裂解和分解。让石油变成不同门类的产品,这些一部分会运送到的中国。剩下的,会就地的储存,甚至一部分的销售,这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而国内,则要大规模的生产5万吨以上的油轮,国内生产能力大半被战舰所占据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