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海洋种植业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海洋作为世界粮食最后的希望,不但拥有更大的可能,而且一旦海洋的环境改善,区域之间的各种生物,是一个全面性的促进,如果从远景来说,投入任何的一分钱,都可以获得十倍,甚至是百倍的收益。笔×趣×阁www。biquge。info

  迈向海洋的过程,在最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巧合,在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有一些海洋方面的专家,提出向海洋索取。

  向海洋索取,当然不是捕捞,捕捞是最容易的,早在无数年前,甚至在奴隶社会,甚至是原始社会之中,就有海边的人们,向海洋索取,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之下,海洋是慷慨的,仿佛是鱼群从来都没有尽头,只不过对于当时的科技条件来说,海洋捕鱼是一个不归路,海洋不同于山河湖泊,无风三尺浪说的就是海洋,稍稍有一点点的大风,对于普通的小船来说,就是噩梦的,人不是鱼,水性只是相对而言,在大风大浪之中,没有多少人能够活下来。

  伴随着船的性能越来越好,近海的捕捞也越来越安全,特别是拖网式渔船的出现,直接让海洋捕捞成为了常态,只不过这样规模化的捕捞,超过了海洋自身的平衡,后世的中国,东海无鱼不是一个夸张的说法,那是真实存在的,一方面是污染造成的影响,这方面有,却会被海洋逐步的消化,真正影响的是拖网式渔船,无数拖网式渔船,如同蝗虫一样,在海洋之中捕捞,捕捞到了足够多的鱼类,丰富了整个中国的饮食结构,却也激化了海洋生态,打个比方说白,东海的特产大黄鱼,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是成群结队的出现,可是在90年代之后,逐步的稀少,到了21世纪,几乎没有野生的。

  正是这个原因,当海洋学家提出了对海洋进行研究,在大陆架种植海藻的提议的时候,杨元钊直接同意,甚至在有人诟病,说这个投入巨大,杨元钊也都承担下来了,为的就是让海洋变得富饶起来,不再重蹈曾经中国的覆辙。

  目前在中国的四大内海,开发了三个内海,治理的不错,累积投放了7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这几乎占据了三大内海面积的60%左右,可是最终有成效的只有35%左右,这已经是海洋学家精心研究的结果,但是这么2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却取得了出色的效果,这也是最近几年,不但没有人在诟病海洋投入巨大,因为海洋的产出已经让他们看到希望了。

  20多平方公里的海藻,成为了中国近海最大的渔场之一,这些区域鱼获的年增长速度达到了70%以上,这还是可持续发展的每年的数据,连带着整个中国近海的鱼获产量也增加了30%,而且在高速增长之中,这对于平衡中国的饮食结构非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