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五十二章 为历史还账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盘之上,绿色的区域,就是整个北部的防护林的建设,在20世纪初,中国北方还没有恶化到极致,黄土高坡虽然存在,可是生态平衡没有彻底的被灭绝,最少,沙尘暴和雾霾,还没有在中国的北方出现,至于黄河和长江也没有恶化的情况之下,这是天然的机会。

  在整个西部,推行防护林和种植草木的工作,固化沙丘和沙漠,减少戈壁和滩涂,让北方恶劣的环境得到延缓,甚至是翻转,变成千年之前,甚至是2000年之前,汉唐时期的景象。

  后世,中国用经济换取了环境,北方的生态环境,几乎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跟20年改革开放有关系,但是也跟当时中国国情有关系,即便是对于北方环境的治理,中国只能够在国内努力的来防护,对于北方影响深重的是蒙古和俄罗斯的部分地方,根本没有办法影响,特别是蒙古,一个国土庞大的内陆国,贫穷落后,你让他花钱政治环境,治理风沙,那几乎是对牛弹琴。

  现在,西北处于最好的阶段,不但黄土高坡和蒙古高原这里,气候和地理环境,是可以挽救的,甚至在改造的初期先在国内,未来收复了整个被占领土,甚至是拿下庞大的西伯利亚之后,就可以大搞特稿了。

  在北方,整个亚洲的北部,有一个极为特殊的地方,就是贝加尔湖,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拥有难以想象的水资源,从贝加尔湖之中引出水源,可比从黄河,长江引出更加的容易,把拥有的水资源,对整个北方进行改造,对北方输水的工作,可以不依靠长江流域,直接从北方,灌输水源到西部比较贫瘠和缺水的地区,这样大大增加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说不定,再一定时间之后,整个西部会变成一个真正的塞上江南,甚至会成为跟东北一样的北大仓,成为中国粮食和畜牧业的新的增长点。

  这样庞大的,针对这生态和地域性解决方法,再这个世界上面,还从来未曾实现过,即便是后世中国引以自豪的三北防护林,到底起到了多少功效,谁也说不清楚,西北的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否会因此发生改变,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杨元钊相信,即便会变,总不会变的更差,当彻底工业化的西北,城市拥有这更多的容留人口的能力,而城市之外,最好,还是农业和林业,只要持续下去,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会逐步的提升,而因为水土流逝问题,造成伤害,会减少很多,说不定,可以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

  这是远景的规划,确切的说,这是为历史还账,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一方面创造了连续,举世瞩目的巨大成果,另外一方面,何尝不是造就了环境的恶化,从历史上可以看出来,粮仓逐级的南移,一方面,是因为国土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